查看原文
其他

安子介:漢字的再認識

安子介 文字研究 2022-12-31

安子介:漢字的再認識

安子介先生


有人憎恨“漢字”,因爲它“難識難寫”;他必然不是文盲,一定已經學了以26個拉丁字母爲基礎的西方文字,因爲文盲沒有選擇權力,也無從憎恨。如果任何文盲要同同族人交往,必須學習和應用他們正在應用的語文。


 

主張“漢文拉丁化”的人士是否對他懂的西方語文已充分瞭解,是一個疑問。他忘記他經過的日子,例如:英文裏的TALL()TELL(告訴)TALE(故事)TILL(耕種、直至)TOLL(買路錢)TOOL(工具)TOIL(勞苦)七個字,中間只差了一個字母,意義就完全不同。這種情形多得很,又例如:SELL()SHELL()SALE(銷售)SALT ()SALLE(大廳)SOLE(腳跟)SOLD(已售)SILL(基石)SILLY (愚笨)SILT(淤泥)

 


所有拼音文字的字源,比漢字晦澀,無法似漢字那樣可加以猜估。西方文字不識就不識,必須查字典。

 

他又忘記他母親講的是哪一種話,第一位教他說話的是他的母親。“言語”早過“文字”,那末他的未來學習的文字的“根”早已種下。他說:他的主張是爲了“下幾代”,爲了“口語化”,那末,第二次大戰時,大家帶在口上的PARA CHUTE TROOP(降落傘兵部隊),今天被講成PARATROOP,但是上邊第一詞的原來意義是“抵抗、下降、軍隊”。一位祖父在1943年如果對這英詞有了錄音,到了1987年,他的孫子就聽不懂什麼是PARACHUTETROOP。漢文也一樣,今天我們叫的“汽水”,我幼時是叫“荷蘭水”。只有“文字”才能傳代,“口語”在一代裏面也會變。一個人過了童年,口腔的肌肉會硬化,會習慣化,不易微調更改發音,所以世界各地都有方言。其中一部分理由,是因爲人是喜歡有“變化”的,不久前我在電視上看到兩個青年人指著對方猛叫“你是E.T.”我一時想不出它的解釋,看了劇情之後,才明白是指“外客”。方言可以豐富文字,例如: COMPUTER一詞,在普通話裏是叫“電子計算機”,ELECTRONIC CALC ULATOR是叫“電子計算器”,雖然翻譯得不錯,說得快了,未免有引起誤解的可能。電腦是香港方言,現在也被人們接受了。

 


我們千萬不要以爲有了29個字母把漢字的讀音拼起來,就能解決一切問題。漢字裏同音字太多。YI音有177個字,JI音有163個字,YU音有139個字、LI音有133個字、XI音有130個字、ZHI音有128個字、JIAN音有119個字、FU音有118個字、LU音有115個字、QI音和WEI音各有111個字、SHI音有109個字,還有218個音由20字起到94字不等。以上字數加起來,一共有7901個字,是現代漢語詞典一萬多字中的百分之七十九。

 


所以現代我們的口語通訊完全是在靠“雙音節詞”,有時加上一個前綴字或者一個後綴字,中間夾雜著十二分常用的單字,一聽就會想到那字,例如:不、是、上、下、天、地、將、會、到、來等等。所以碰到說我姓WANG,你就會問是不是“三橫王”,他可能回答是“草頭黃”。我們用的文字是靠“漢字”。我和永安公司沒有關係,但是常常要說我是姓永安公司的“安”字。不相信,可以留意一下一位口齒清楚的演說家,他總是用兩個三個音,漸漸地說出他的演講辭。中國是在靠“漢字”統一全國。

 


漢字不會被消滅,日本不能放棄。漢文拉丁化後,我們的子孫首先要爲一種言語學習二種“寫法”,真會變成最近在香港報上公開發表,要把“蘋果”寫成“PING果”,有人罵這個主張“忘國忘祖”。第二,如果青少年不讀漢字,每次碰到個新詞,他必須查字典,才能懂得它的意義,和讀外文一樣。

 


他會讀過TIANSHANG(天上)TIANXIA(天下),天文學家近年發現天空中有一個“黑洞”,有一天這詞如被改成“TIANDONG(天洞),他非查字典不可。如果他讀過漢字,問過老師爲什麼“洞”要由“同”和三點水組成,老師告訴他那“同”字是“通”的諧音字,“水”會“通”過去的地形,那是“洞”,因爲“水”之所終,古人無法知道,在這裏“洞”字裏的“同”字是借來代音的。他就會明白那是在指天上的BLACK HOLE,可是TIAN的同音字有二十三個之多,DONG的同音字亦有三十個之多。只有TIANDONG一種寫法,怎麼辦呢?非把它當做一個新詞不可。再舉一個例子,他識了“辦”字,那是“加倍‘辛’苦用‘力’”,辦事、辦法、辦公等三詞,一共只用了四個“漢字”,他都能懂;我們的字匯裏確沒有“辦私”這詞,可是在詼諧場合,在辦公時間出去做私事,也會被用。

 

所以我提議“再認識”漢字。漢字被怕,原因不一。

 

首先,二千年來的讀書人都要感謝漢代的許慎,爲我們寫下一部《說文解字》,把當時的漢字按540個標目(部首的前身)分了類,內容有9,353個字。唐代增加到26,194字,因爲當時有外來文化的潤飾,加上自己也有了工藝發展,有這個必要,一共加了百分之八十。由宋至明只增到33,440字,不過百分之二十七。明代永樂大典編成,已具備了現代“部首”的規模。清初的康熙字典,一共列了47,035字,在唐代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百分之八十。我曾懷疑過,滿人不會精通漢字,其中可能有漢人故弄玄虛的地方。

 

有清中葉,中華帝國不斷受外族侵略,國勢日弱,文化沒有物質支持,用字必然大量減少,但是部首總是在240個左右。一般人對於“部首”,都能明其大意,筆劃簡單,也容易記住,對於所謂“聲旁”,少加研究,研究多偏於音韻學,一方面爲了求方言之根,另一方面,有人堅持要保持自以爲是的古代讀音。那時音訊交通困難,造成今天的混亂局面。

 

漢文由元代開始,一路在“口語化”,到了民國,“白話文”又被大文豪們大力提倡,但是中華文化歷史悠久,累積的智慧十分豐富,白話文中無法排除太好的文言文的成語,引致不懂的人,叫它“不文不白”,實際這一事實是漢字的優點。

 

1954年國內人士開始大力推行簡體字,實際上,一部分是復古,一部分是把草書印刷體化,一部分是新創的借音字,並不受拘於四聲,到80年代初期,中國境內從來沒有見到過那樣多的英文打字機鍵盤,大家熱心用英文字母搞漢字電腦化,創造碼法,到現在爲止已有五百多種之多,實際試用的只有三十多種,成績不清楚。爲此,“漢文拉丁化”又被舊事重提,因爲五十年代,漢字被認爲是一種封建的殘餘,所以竟然也有“上海話拉丁化”、“廣東話拉丁化”、“福建話拉丁化”等的創議。此路不通。上面敘述漢字發展的經過,除了“漢文拉丁化”以外,都不失爲一條正確的漢文現代化道路。

 

漢字電腦化上所需要的,不是輸出法,我們現在由電報局收來的電報,都是已經譯好的漢字電文。漢字電腦化現在所需要的是易明、易學、易用、易普及的輸入法。不用那種昂貴不易搬動的電腦,要一種便宜又適用於不會打字的中國人的工具。要是人人能用,就不會必須靠專家不可。

 

漢字的一個特點是同音字多,上面已經提到,七十年代,我在報上讀到四個印刷工人寫的一篇文章說,根據他們的統計,常用六千個漢字中,三千個總共的頻率,要占百分之九十九,餘下的三千個只占百分之一。這一點我在著手用英文書寫《解開漢字之謎》的時候,得到證明。

 

中華文化連續五千年,當然是用“文字”記載的。由“象形字”開端,終於給“會意字”占了百分之九十,內涵外延意氣磅礴,十分邏輯化,“根”就在那代表“意”的“形”,“意”是結論。前人只注意“部首”,以爲“聲旁”除了表音外,沒有其他用途。不知道“聲旁”是同“部首”一樣重要,因中國歷史悠久、幅員廣闊,“聲旁”卻變成了似是而非的東西。這是我在切去部首之後發現而確信不疑的事實。

 

1973年美國出了一本叫成《PEDIGREE》書,它有一個副題叫《THE ORIGINS OF WORDS FROM NATURE》。PEDI是由法文PIED轉來,意“腳”;GREE是由法文GREGE轉來,意“抽絲”,內容可想而知,和我看漢字中心思想相仿。西方文字都是以“拉丁文”或者“希臘文”爲根,並且是由自然的“音”轉變過來。該書由章目上一看就知內容,有一章就說“獸”名是三種方面取來,典型的習慣,動作,尋食的方式;還有由“土地”來的字、人類所見的自然,大自然和神,由亞當到亞利安族等。和漢字的區別,在一個取“形”,一個取“聲”。但此“拉丁”非那我國所謂的“拉丁”,我們只取了它的26個字母。漢字利用拉丁字母拼音我贊成,因爲我們幼時多識一個新字,往往要靠自己用已識的字去注音,現在先識了26個字母,會感到方便。當然還不夠,必需先知某些子音和某母音拼在一起時應讀何音。

 

“漢文拉丁化”卻是另外一件事,那是沒有拉丁“根”的,但和本來的“漢字”斷了“根”。英文裏面的TABLE一字,解釋是“臺子”,由“臺子”加了一個S,變成STABLE就被解成“穩定”,前面再加一個E,造成ESTABLISH一字,被解爲“設立”,“臺上”可以攤東西,所以被解成“表”,由這裏造出TABULATE一字,意義是“造表”。我們的“拉丁化”沒有了這個優點。

 

日文只有一百四十八個音,也只有在打電報時候用一下拉丁文,不願放棄漢字,但是我們的普通話卻有410個音節,還未把四聲的區別計算在內。一旦漢文被強迫拉丁化了,過了二三代,那麼多的古書籍,看得懂的人沒有了,不是同中華文化斷了“根”?

現代的漢字在紀元前二世紀已成了形,十世紀時的契丹也有形似漢字的方塊字,還有女真,西夏也有過方塊字,都沒有傳下來。

 

本土的漢字能引人入勝,旁衍範圍很廣,沒有它,我們就失去了創詞的能力。唯一的方塊標音文字是朝鮮字,相當合理,總共也有一千四百多個。北朝鮮現已廢了漢字,但是它的根仍在古老的漢字而看不出來。

 

漢字的認識必須自幼開始,它的創詞潛力也必須自幼培養,於是我們才能發掘它觀念發展的作用。讓我們來“再認識”漢字。這是我的號召。

 

文字輸入 隆君承

文字一校 隆君承

文字二校 胡非才

【相關閱讀】


安子介:我们靠汉字统一中国

安子介:廿一世紀是漢字發揮威力的時代

安子介:我對漢字的看法

安子介:《解开汉字之谜》简缩本 中文版 绪论

安子介:《解开汉字之谜》简缩本 中文版 前言


袁晓园:识繁写简、书同文字、共识互信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

袁晓园:在《汉字文化》创刊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

袁晓园:“21世纪是汉字汉语发挥威力的时代研讨会”开幕词

袁晓园:汉字文化是所有中国人的共识共契的基础

袁晓园:在“汉字是科学、易学、智能型、国际性的优秀文字”学术座谈会上的发言

袁晓园:论汉字的优越性——为苏联《桥》杂志而作

袁曉園:漢字與孔子學術

袁晓园:幼儿识字成果汇报会开幕辞

袁晓园:“识繁写简”以利促进文化交流和祖国统一

袁晓园:倡议重建秦文《泰山刻石》

袁曉園:提倡繁簡字并用

袁曉園:對當前語言文字工作的幾點意見


張朋朋: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,必须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(四)

張朋朋: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,必须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(三)

張朋朋: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,必须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(二)

張朋朋: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,必须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(一)

張朋朋:語言的基本單位是“句子”

张朋朋: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吗?

張朋朋:反思白话文运动和文字改革运动

张朋朋:谁最了解“汉文”的教学规律?

张朋朋:从中国文化传播到西方的方式看汉文教学

张朋朋:我为什么要反思西方语言学

张朋朋:文字是以“形”示“意”的视觉符号

张朋朋:反思索绪尔使用“音响形象”的提法

张朋朋:反思西方“普通语言学”的文字观

张朋朋:反思西方“普通语音学”

張朋朋:谈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字形教学

張朋朋:如何確保國家的文化安全?

張朋朋:“字本位”的内涵

張朋朋:要用“中國文字學”指導“漢字和漢文教學”

張朋朋:提出“文化自信” 与北京语言大学的关系

張朋朋:论文字的本质

【联合声明】坚决支持韩方明委员的《关于在全国中小学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的提案》

張朋朋:论“识繁写简”的学术价值及其重大意义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